今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就促進共同富裕問題作出部署,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10月11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昆明召開,釋放出全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信號。
自然向好,商業向善,站在第三次分配的潮頭,聚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企業家們如何立足于中國現實和未來規劃,并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支持推動共同富裕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然而,關于“社會企業家”至今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成員馬蔚華教授在會上指出,即便如此,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社會企業家”的需求已超出理論家的探索,特別是共同富裕,其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為企業將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相融合提供了大有可為的機遇,也為企業之間圍繞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
資本的使命
“社會企業家是一個新的領域,有神圣的使命和廣闊的前景,GSE同學將成為探索社會企業實踐征途上的先驅和未來發展的引領者。”馬蔚華說道。
馬蔚華所說的GSE全球社會企業家項目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創辦,秉承聚合社會資源、破解社會發展難題、循環創造更大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使命,該項目首期班于10月31日在云南西雙版收官,主題是“資本的使命——共同富裕與SDG目標的人本追求”。
取之于社會,回饋于社會,共同富裕離不開社會企業家的深度參與。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對共同富裕的評價可以從價值、時間、空間、制度、實踐、國際六個維度來看,同時,經商之道和慈善之道是相通的,第三次分配的社會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在鄭功成看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中國式現代化在全面提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向更高目標邁進,時代的發展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時候。“推動共同富裕要把握兩個前提——不急于求成,不是同步共富;市場機制解決不了社會公平問題,必須共建共享。”
另一方面,作為社會企業家的責任與資本的使命,“雙碳”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應對碳中和的挑戰?中國的選擇應該是社會的力量加上市場的選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認為,“雙碳”是一場社會、經濟的系統性變革,需要思想、科技、藝術和企業的支撐,創新型企業的責任就是推動創新朝著理性、合理和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雙碳”也為企業家們創造了無限可能。
“雙碳”目標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發揮所長,共同參與其中。“特別是企業家們,我們可以一起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實現社會和經濟的雙重受益,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保證沒有一個人掉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公室特別代表Derval Usher女士說道。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企業家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挺進,隨著“十四五”開局,企業家要更深入民生問題,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增長。針對企業家的責任,馬蔚華曾明確指出,一個好的企業家可以為社會奉獻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而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不僅創造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還要盡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解鎖生物多樣性密碼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激發社會企業家使命、為社會企業家賦能是持續推動自然向好、商業向善的重要環節。
在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嚴駿看來,包括社會企業家在內的“深益家”校友都應該注重“三個深”:一是深思,深刻思考、深入研究、持續學習;二是深耕,深耕公益、砥礪前行;三是深愛,無論身處何方,始終保持大愛之心。
具體到本期GSE項目中,“三個深”則把近距離觀察思考自然與社會問題作為起點之一,通過深入了解雨林存在的價值,喚醒企業家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認識:可持續發展不是以犧牲經濟為代價,而是要挖掘當地文化和自然的多樣性,構建文化自然生態圈。
實際上,2020年,WWF首先提出“自然向好(Nature Positive)”這一愿景, 即到2030年,將通過改善物種、種群和生態系統的健康、豐度、多樣性和韌性助力自然恢復,使其超過2020年的基線水平。保護生物多樣性正是其重要議題之一。
云南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舉辦地,其中西雙版納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的地區,素有“植物王國”“生物基因庫”“植物王國桂冠上的一顆綠寶石”等美稱。除生物多樣性外,西雙版納語言多樣,文化、民族、公益形式多樣,是企業家們更近距離觀察自然與社會問題的窗口。
據悉,在本期GSE項目期間,來自大灣區、長三角、北京等地區分布在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現代服務等十個領域的63名企業家,通過觀察亞洲象的行為類型和亞洲象與環境的關系,透過對以番龍眼和千果欖仁為建群種的溝谷雨林的了解,不斷尋求人類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的結合點;走進沿瀾滄江而居的江頭漫咪村與布朗族村長對話,感受民族共融及人與自然的緊密關系;到訪中國綠化基金會項目地——古茶樹保護區,認識古茶樹,進一步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如何和諧共生。
“GSE是一個帶有傳承基因的項目。”嚴駿說。記者了解到,GSE項目由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創辦,并引進日內瓦大學可持續資產與財富管理金博課程體系,以源自《周易·系辭傳》的“盛德·大業”為勵志訓詞,取“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之意,旨在培養具有全球商業領導力和強大社會創造力、擁有遠大愿景和社會企業家精神,兼具高端學術水準的卓越社會企業家。
責任編輯:Rex_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