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21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公布了“00后”立遺囑等一批廣受關注的遺囑登記數據。
與此同時,即日起,中華遺囑庫向社會推出“遺囑在線查詢”的免費服務,為遺囑人本人、繼承人以及法院、公證處、房管部門等單位節省時間。
虛擬財產成90后、00后常見遺囑財產類型
白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遺囑22萬余份,已生效遺囑共計4707份。從數據上看,遺囑人不斷趨向年輕化,立遺囑人群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下降至68.59歲。
其中,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80后一共有1986名,遺囑保管數量從2017年的73份上漲至2021年的982份,五年間增長近13倍。
數據顯示,80后的遺囑中,有97.67%是涉及房產。此外,13.18%的遺囑涉及公司股權,14.13%的遺囑涉及證券基金,這個比例遠超其他年齡段的人群。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80后立遺囑數據明顯增多,或與近年來發生的新冠疫情有一定關系。“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80后,肩負著家庭、社會等巨大壓力,而且面臨著年邁的父母、年輕的配偶和年幼的孩子,背后的家庭關系和利益格局更加多元,使得他們不得不思考及早訂立遺囑。
今年中華遺囑庫首次公布了00后遺囑數據。數據顯示,2020-2021年立遺囑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長了14.42%。90后立遺囑總人數較去年相比,增長了80%。與其它年齡段的人群相比,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00后、90后的遺囑中一個突出的特征。
廣東地區遺囑分配方案和財產類型更為多樣化
白皮書對廣東的地區性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數據顯示,2017-2021年,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總體以60-70歲之間為主,且比例逐年上漲。數據顯示,立遺囑人群呈年輕化趨勢。
2017-2021年,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的婚姻情況多數為已婚(一次婚姻)狀況;2021年再婚人群所占比例相較于往年有一定數量的上升。
2017-2021年,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的遺囑分配方案中,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繼承人。從數據可以看出,遺囑人選擇“配偶先繼承,子女后繼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的趨勢,選擇“子女直接繼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表明分配方案的選擇上更加多樣化。
2017-2021年,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主要處分的財產以不動產為主,保持99%的水平線;銀行存款則僅次于不動產。2018年開始,遺囑中出現的財產呈現多樣化,且在近四年來呈現逐年上漲趨勢。
“與其他地區相比,廣東地區立遺囑人群主要處分的財產還涉及宅基地、拆遷協議等,而其他地區商品房居多。”中華遺囑庫廣東第一服務中心主任李欣悅告訴記者。
已有百余人愿捐贈遺產
據了解,中華遺囑庫還推出了“遺產捐贈”服務。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在去世后將財產進行捐贈。據統計,捐贈對象為公益組織的,占比超過80%。
嚴老先生和劉阿姨就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房產相互繼承,兩老去世后由女兒居住,女兒去世后,將房產捐贈給國家。他們表示:自己在軍隊從醫20余年了,愿意將房產捐出來作為國家科研項目的啟動資金。
陳凱介紹,通過訂立遺囑捐贈財產,可以為該財產設立遺產管理人或慈善信托,比如遺囑人去世后,委托受托人將遺產交給慈善基金會,也可以通過設立慈善信托,或直接向受益人捐贈。此外,通過訂立遺囑捐贈的財產必須是合法財產,本人對財產享有處分權,同時,在捐贈的財產數額上,沒有條件或限制。與普通捐贈不同的是,遺囑人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意愿,隨時可以增加、減少捐贈的規模,或者撤回捐贈。
“遺囑在線查詢”正式推出
白皮書發布當日,中華遺囑庫正式向社會推出“遺囑在線查詢”的免費服務。據介紹,“遺囑在線查詢”服務可以為遺囑人本人、繼承人、法院、公證處、房管部門等單位提供查詢服務。

陳凱介紹,遺囑人去世后,其家人如果不知道該遺囑的存在,或者司法機關沒有找到該遺囑,可能導致遺產分割出現違背遺囑人意愿的情形。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中華遺囑庫在成立之初就向社會提供遺囑查詢的服務。“過去是線下查詢服務,申請人攜帶本人身份證、被繼承人死亡證明,便可向中華遺囑庫申請查看被繼承人生前是否有留下遺囑。如果被繼承人生前有留下遺囑的,則系統會顯示出申請人是否有資格查看或者提取遺囑原件。”
據悉,“遺囑在線查詢”服務推出后,將逐步取代過往傳統的線下查詢服務,進一步方便廣大群眾。要注意的是,根據有關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規定,只有遺囑人生前指定的人才有權查詢遺囑內容。一般人只能查詢自己的遺囑,以及自己作為繼承人的遺囑。第二,查詢他人的遺囑,須提供遺囑人的死亡證明。第三,查詢系統采取了嚴格的隱私防范措施,包括人臉識別等技術的運用,防止冒名頂替。
責任編輯:Rex_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