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機里有多少個銀行App?現在還在使用嗎?
近期,北京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機構相繼啟動旗下直銷銀行、信用卡及生活服務類App的功能遷移與關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北京銀行近日公告稱,因直銷銀行業務調整,直銷銀行App及網站將于11月12日起停止服務,相關功能已并入“京彩生活”App。這意味著,北京銀行成為又一家關閉獨立直銷銀行App的銀行機構。此前,民生銀行、昆侖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已完成類似整合。
信用卡App領域的整合同樣提速。9月底,中國銀行宣布啟動“繽紛生活”App的功能遷移,原App功能將陸續并入中國銀行App,隨后停止注冊與下載,并逐步關停。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這是國有大行首次對信用卡App進行系統性整合,“對于整個行業具有風向標意義”。鑒于信用卡業務在銀行信貸結構中的占比下降,預計其他大型銀行也將陸續跟進。
放眼近些年,信用卡App的整合浪潮已席卷整個行業。上至國有大行,下至中小銀行,都紛紛對旗下顯得冗余的信用卡App做起了“減法”。
? 今年7月,華潤銀行發布公告稱,潤錢包App將于2025年10月15日起正式停止服務。
? 今年3月底,北京農商行與江西銀行已分別將“鳳凰信用卡”“惠享精彩”App關停,相關功能并入手機銀行App。
? 2024年,渤海銀行、上海農商行、四川農信等也已關停旗下信用卡App。
? 更早之前,浙商銀行信用卡App,恒豐銀行信用卡App“恒享生活”,寧波銀行信用卡App“匯通生活”都已消失。
國有大行的整合趨勢亦越發清晰。建設銀行雖保留獨立“建行生活”App,但在2024年底上線的手機銀行2025版中,已強化與“建行生活”的融合聯動,實現用戶體系互通、權益共享。工商銀行則更早行動,自2021年起陸續終止多個冗余App,并將微信公眾號等數字渠道整合為統一入口。
信用卡App紛紛迎來終局的背后,是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成為了催化劑。
近年來,銀行盈利能力承壓,“降本增效”成為了銀行的主旋律。而信用卡行業自身也進入到了存量收縮周期。央行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發卡量為7.15億張,已連續11個季度下降,較第一季度的7.21億張環比下降0.83%,較最高位的8.07億張下降11.4%。
在卡量收縮、盈利能效收縮的大背景之下,App并存的運營模式已觸及效率瓶頸,今年6月,易觀千帆發布了“信用卡服務應用活躍人數TOP 20”榜單,數據顯示,僅有“掌上生活”“浦大喜奔”等六款銀行信用卡服務應用月度活躍人數在1000萬人以上,而中行“繽紛生活”月活僅154.54萬人。
此外,從運營路線看,每個獨立App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服務器租賃、運維作為支撐,而獨立、分散的模式,會直接推高App運營成本。
而在監管層面,監管政策為銀行App“瘦身”提供了明確指引。2024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對用戶活躍度低、體驗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規風險隱患大的移動應用及時進行優化整合或終止運營。
可以預見的是,信用卡App被銀行主App“收編”后,或將朝向“超級App”的路線開啟新一輪發展。
直銷銀行領域更早進入“退場潮”。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2024年11月公告,包括民生直銷銀行、昆侖直銷銀行在內的25款金融客戶端主動申請注銷備案,涵蓋理財、企業金融、消費信貸等多個細分領域。
浦發銀行等機構也在整合旗下企業銀行與生活服務類App,聚焦車貸與按揭業務的“甜橘”App已正式下架。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