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商圣”范蠡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楚國,范蠡同時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商業理論開創者。范蠡并沒有出生在一個富甲一方的家庭中,而是家境貧寒,后來苦心經營事業成就了商業上的成功。
范蠡在經商之初因為不滿楚國的黑暗環境,決定投奔越國勾踐,最終在越國成就了商業上的成就。范蠡經商之初在齊國開始,范蠡購買了一些靠海邊的土地,開墾種田,兼營漁業捕撈、開鹽田等。
范蠡經商之初遇上了一件難事,資金周轉不靈,向一個富戶借了10萬錢。天有不測風云,一年后這個債主的借據丟了,可是范蠡并沒有不認賬,在沒有借據的情況下,范蠡不僅連本帶息還了錢,還額外贈送一筆路費給這名富戶。
短短幾年時間,范蠡就成為齊國首富,成為首富之后的范蠡并沒有只顧自己享受,而是樂善好施,被后人頌稱為“富行其德者”。
范蠡借助各國的地理位置,開始了做貿易的生意,范蠡對經營貿易的理解是:越國盛產蠶桑、齊國廣耕鋤、秦國多冶煉、趙國善土木,各國有各國的特產與需求,在各國之間販賣各種需求品。
范蠡提出“水則資車,旱則資舟”,意思就是在發生水災時做車的生意,在旱災時做船的生意。同時范蠡發現價格漲落和自然規律是相同的,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到極點后就會下落,價格下跌到極點后就會上漲,這一點和易經中“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有同樣的意思。
范蠡經商的過程中一直遵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因為商譽非常好,范蠡的商品從未有過積壓。范蠡認為商人經營的本質不應只追求利益,應對待百姓要存感激之心,予以其回報。
這一點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是相同的看法。范蠡一生三聚財三散財,《史記》中對范蠡的評價只用了16個字去概括:“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p>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