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3時44分
【資料圖】
搭載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的
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至此
我國2025年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北京時間2025年11月1日4時58分,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入駐中國空間站,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會師”。
兩名指令長繼三年前首次“太空會師”后再度相聚“天宮”。隨后,兩個航天員乘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牽掛他們的全國人民報平安。
后續,兩個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進行在軌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5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工作。
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六次載人飛行任務,為了完成這場“太空接力”,眾多河南航天企業以高新技術裝備產品為任務保駕護航。
“零缺陷”守好太空之旅“安全閘”
在本次發射任務中,中國航天科工河南航天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熱控分系統提供了自鎖閥、加排服務閥、溫控閥等多種類配套產品,主要負責飛船控制熱控分系統介質流量、通斷,保證系統艙室內溫度按照要求準確調節,為航天員提供舒適的生存環境。
同時提供的自控閥、電磁拖動機構、自鎖閥等多種類配套產品,分別應用于載人飛船的供氣系統、對接機構與推進系統。電磁拖動機構能夠克服氣流等外力因素影響,在載人飛船與天宮空間站完成對接的瞬間,由電磁拖動機構拖動鎖緊銷動作,使飛船與空間站完成物理連接,保證可靠運行。
“作為航天產品出廠前的最后一道‘安全閘’,我們的檢測至關重要!”試驗檢測工序負責人李班長說。在神舟二十一號配套產品的檢測環節,該團隊始終把“零缺陷”質量意識貫徹到每一步操作里,確保每一個數據都可追溯、每一次驗證都無遺漏。
中原力量呵護航天員“生命通道”
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近30個系列、40多種規格的連接器及開關、電纜網等配套產品全程護航,續寫中原力量的航天擔當。該公司此次針對神舟二十一號發射任務需求提供連接器及開關、儀器儀表和電纜網等配套產品,覆蓋發射校準、精準對接、艙內保障、出艙作業全鏈條。
發射前的塔架準備階段,該公司研制的垂直度調整設備如同“火箭準星”,實時捕捉火箭姿態參數并傳輸至智能終端,為火箭以最優姿態起飛完成“最后一道體檢”。當飛船與空間站執行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時,該公司研制的艙外對接連接器產品安裝于飛船與“天和”核心艙的對接機構,搭建起“太空信息走廊”。航天員出艙作業時,該公司提供的艙外服背包電纜構成航天員“生命通道”,這些電纜能抵御太空原子氧侵蝕與強輻射,不僅傳輸生命保障信號,還為艙外設備提供動力支持。艙內數十個系列的電連接器則如同“末梢神經”,與電纜產品組成神經網絡,確保空間站實驗數據與指令的精準流轉。
“太空之眼”助力神舟飛船“太空穿針”
交會對接是載人航天任務中風險最高、技術最復雜的環節之一,被形象地稱為“太空穿針”。本次任務中,中國電科二十七所、中電科新防務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交會對接激光雷達被譽為“太空之眼”,應用于飛船的接近與靠攏段,可成功在復雜空間環境下,遠距離捕獲、穩定跟蹤目標飛行器,確保神舟二十一號與空間站實現毫厘級的精準對接。該單位研制的連續波高精度測量系統,是發射場測控系統的主干設備,擔負著掌控火箭飛行狀態的“千里眼”“順風耳”和“指揮棒”的作用,作為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主要安全信息源,為地面控制中心提供決策支持。
中國電科二十二所多年來全力護航載人飛船發射任務,該所載人航天搜救回收技術團隊助力工程著陸場系統建成了陸、海、空多域協同的搜救定位體系,成為工程著陸場系統建設的核心力量。電波環境信息保障團隊在發射前期持續進行加密觀測,為任務系統提供高精度電波環境數據,全力保障載人航天整體系統可靠運行。
來源: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Rex_01






